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,主要內容為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。通過對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,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、倫理等方面的文化;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、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;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致和源遠流長。本片制作精良,7集內容制作耗時13個月,2012年5月在央視首播后,在網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。該片于2012年7月在臺灣公視播出,2012年9月在新加坡星和都會臺播出,2012年10月起在香港TVB翡翠臺播出。第二季已確定于2014年4月18日播出(詳情請參看詞條《舌尖上的中國2》)。
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從2011年3月開始大規模拍攝,歷時13個月拍攝完成,這也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。攝制組行走了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全國70個拍攝地,動用前期調研員3人,導演8人,15位攝影師拍攝,并由3位剪輯師剪輯完成。
紀錄片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第一季整個分七集完成,各集首先概括了每集各自要點明的主題,隨后舉例說明介紹各種美食,并在最后該集結束時用主題概括全集。該片執行總導演任長箴表示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第一季的分集設定參考了一本由“慢食運動”創始人卡羅·佩特里編寫的書《慢食運動》,并按照其中講述西方美食學的概念而作出每一個分集;任長箴舉例說“第一條提到了植物學,那就是涉及到物種、自然、土地,我就從這一條當中延伸出《自然的饋贈》”,“第十一條就涉及到藝術、工業、人的知識,尋求以昂貴的代價和處理保護、保存食物的方法,其實這個就衍生出《廚房的秘密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