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大懷藥文化
“四大懷藥”泛指焦作市武陟縣及周邊地區沁陽、孟州、博愛、溫縣、修武等地所產的牛膝、山藥、地黃、菊花四種中藥藥材。被譽為“國藥”、“華藥”受到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四大懷藥(懷藥)名稱的由來,是伴隨著中草藥“地道藥材”理論的創立與發展而逐步演變來的。懷藥一名,自然因懷地地名而來。自武王伐紂,廢“邢丘”為懷(治所在今武陟縣大虹橋鄉土城村南)開始,以后歷代將這片土地稱為懷、懷邑、懷川、覃懷、懷州、懷孟、懷慶等。
先秦及秦漢魏晉,各代地方均向朝廷進貢四大懷藥。公元前734年,衛桓公向周王室進貢懷山藥。公元前718年,魏宣公向周天子進貢懷地黃,至今已近3000年。追根溯源,懷是武陟的特稱?!按笥碇嗡?,覃懷底績”?!榜麘褜偌街荨?。懷指被黃河、沁河懷抱的武陟。周設懷邑,是蘇忿生的封地。春秋戰國,懷邑隨王霸之爭先后屬衛、魯、鄭、魏、秦,他們進貢的都是懷、懷邑、覃懷的山藥、地黃。公元前221年起,秦漢魏晉隋唐設懷縣、河內郡、懷州。漢光武帝(劉秀)起兵鏟王莽,在懷縣城建行宮,稱為“懷都”,在這里祭漢高祖、太宗、世宗,出兵攻克洛陽。定都洛陽后,劉秀仍以懷城為行宮,常來巡視、聽政。傳說劉秀被王莽大軍追殺東奔西逃時,貧病交加,多次靠懷藥救命。懷藥名揚天下,當與劉秀有關。
首次稱“懷菊花”,將“懷”字與“菊花”聯系的最早文獻,是唐朝政府頒行的《唐本草.圖經》,書中說:“河內皆稱地薇蒿。武陟菊花稱懷菊花”。唐佚名的《天寶單方圖》也說:“原生南陽山谷及田野中?!觾让剞陛铩?。這里所說的“南陽”,指的是太行山之南、黃河之北焦作市所轄的武陟等縣,后文又特別指出河內,可見對當地所產菊花的重視。北宋蘇頌撰輯的《圖經本草》也說:“菊花處處有之,以南陽覃地者為佳?!边@里所說的“覃地”,即覃懷地。
將山藥稱懷山藥的最早文獻,是明朝醫學家龔延賢所著的《壽世保元》,此書第一次提出“懷山藥”之名?!渡褶r本草經》載:“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”。
在牛膝前冠以“懷”字的最早文獻記載,是宋朝蘇頌的《圖經本草》(1061年),蘇頌在書中指出“牛膝今江淮、閩粵、關中亦有之,然不及懷州者真。懷牛膝之名由宋朝唐慎微在《經史證類備急本草》(簡稱《證類本草》1083)中首先提出的,特稱“懷州牛膝”。到了清朝,張秉成的《本草便讀》便簡稱“懷牛膝”。
第一次把地黃和“懷”字聯系起來的是明朝名醫劉文泰,他說生地黃“今懷慶者為勝”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明確地說:“今人唯以懷慶地黃為上”,稱懷地黃可以填骨髓,生精血,補五臟,通血脈,利耳目,黑須發。那么,將四種藥材概括為“四大懷藥”的又是什么時候呢?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新《辭?!?,對武陟縣的釋文中說:盛產山藥、地黃、牛膝、菊花,號稱“四大懷藥”。不僅講了“四大懷藥”一詞,而且又講了簡稱“懷藥”?!捌呶濉逼陂g出版的《四大懷藥栽培》系列叢書中說:“國內著名中藥材專家、教授根據生物學特性判定:《本草綱目》中所描繪的山藥、牛膝、地黃、菊花圖樣均為懷府所產?!?br />
武陟縣境夏謂“覃懷”,周置“懷邑”,秦設“懷縣”,唐貞觀元年(公元627年)廢懷縣入武陟,后于武陟置懷州,明以后屬懷慶府。所以明朝以前的四大懷藥有專指武陟藥材之說。明清懷府八縣漸有出產,統稱懷藥是以后的事。隋唐以前,四大懷藥種植以今武陟縣西部的小董、西陶、大封及溫縣的武德鎮為源點,逐步往水土條件相同的周邊地區輻射發展。明清以后,四大懷藥進入鼎盛時期,逐步形成了今天焦作市轄區廣泛種植的局面。到清朝末年,懷山藥的種植面積已達900公頃,總產量近百萬千克。清光緒庚子年(公元1900年),僅武陟縣就產地黃20萬千克、菊花2.3萬千克、牛膝5萬千克。1962年,國家從《本草綱目》記載的1892種中草藥中優選出44種作為“國藥之寶”,四大懷藥俱列其中。
現在焦作市在努力推廣“四大懷藥”品牌,已獲得了國家原產地標識。
四大懷藥特點
懷慶府(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內)歷史上以盛產“四大懷藥”聞名于世,特有的土壤與氣候條件,造就了“四大懷藥”獨特的藥性和極高的保健價值,歷史上不僅有貢品之榮,而且被歷代中藥典籍所稱道四大懷藥,是指地黃、山藥、牛膝、菊花。山藥古稱“薯芋”,具有甘寒入脾、潤血歸肺、養胃健脾、止瀉固精、滋陰壯陽、除寒熱邪氣、補心血不足等功能,是一種較好的滋補藥。地黃又名“地髓”,塊大、油性大,是治病營養的好藥。牛膝,因其基部有節似牛膝而名,具有利尿、強精、通精之功效。菊花,干、葉、莖、根、花都可入藥,性微寒,味甘苦,具有殺菌消毒、清熱、解渴、平肝明目等功效,且含有豐富的菊花色素、維生素A、B和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揮發油,有味濃、煎煮不敗的特點?!八拇髴阉帯辈粌H在國內頗有名氣,而且也深受海外人士的盛贊。
四大懷藥之鐵棍山藥
《神農本草經》稱薯蕷,一名山芋,藥用其根,因其藥效可與人參相比,又稱“懷參”。
山藥系重要滋補藥品,它能滋補益腎、健胃化痰、補中益氣、祛冷風、鎮心神、安魂魄、長肌髓。
近代科學分析,山藥含有大量蛋白質、淀粉、賴氨酸、膽鹼、皂甙、脂肪等。臨床常用于治療瀉痢、遺精、腎虛健忘、虛勞瘦弱、神經衰弱等癥。
生山藥也常用于手足凍瘡、痰喘、尿頻等癥。是中藥方劑中常用補藥之一。
加工后的山藥稱光山藥。光山藥入藥前要進行泡制,即用清水泡3-4成,撈出潤透,曬至四成干,悶潤至內外均勻,切片、曬干可入藥。
四大懷藥之懷牛膝
《神農本草經》稱牛膝,又名百倍,宋朝稱懷牛膝為懷州牛膝,明朝后稱懷莊牛膝,通稱懷牛膝。
李時珍曰:“本經又名百倍,隱語之,言其藥之功,如牛之多力也?!迸O?,藥用取其根莖。
近代科學分析,懷牛膝含有大量生物鹼,其功能可以補肝益腎、強壯筋骨、通經絡、散惡血。
臨床常用于治療寒濕,腰膝骨疼、腰膝酸軟,四肢拘攣、經血不調、產后瘀血腹疼、血淋、跌打損傷及屈膝礙等癥,是中藥方劑常用通絡活血藥物之一。
牛膝入藥,要切成四毫米左右的段。根據病情亦可用酒懷牛膝,即取切成的牛膝,黃酒拌勻,微潤,置于鍋內,用微火稍炒,晾干,即可入藥。
四大懷藥之懷地黃
地黃,原系野生,最早生長于咸陽一帶,后傳至各地。中國數省均有生產,但其最佳者為'懷地黃'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:'江浙壤地黃者,受南方陽氣,質雖光潤機時力微;懷慶府產者,稟北方純陰,皮有疙瘩而力大。'所以古今中外人們都以'懷貨'為貴,產地因歷史上的懷慶府而得名,位于今河南焦作一帶。
地黃可分為生地和熟地兩種,《本草綱目》載:地黃生則大寒,而涼血,血熱者需用之,熟則微溫,而補腎,血衰者需用之。男子多陰虛,宜用熟地黃;女子多血熱,宜用生地黃。'尤其是熟地,藥用'填骨髓,長肌肉。生精血,補五臟,利耳目、黑須發、通血脈',確系祛病延年之佳品。
四大懷藥之懷菊花
菊花有很高的藥用價值,懷菊就屬于藥用菊。祖國醫學認為,菊性寒,歷經寒暑,得天地之清氣,有清熱、解毒、祛風、平肝、明目等功效。根據中醫的傳統經驗,白菊花長于平肝明目,黃菊花多用于散風清熱。
因此,明目多用懷菊,清熱多用杭菊。神農本草經:'菊服之輕身耐老'。說明菊花有一定的補益作用。從漢代起,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;而今,菊花不但有清香之氣,使人神怡,而且有明目、祛暑的作用,可緩解兩眼昏糊、頭暈、頭痛等。將菊花曬干,裝入布袋中作枕芯,名'菊花枕',枕之使人聞到芳香,有清腦明目,降低血壓之功?!侗静菥V目》就有'菊花作枕明目'的記載。
四大懷藥批發
四大懷藥批發http://www.xinanhx.com/sidahuaiyao.html